- 淬火炉的工艺流程真空
详细信息
加工定制:是 型号:真空
提高耐磨性
硬度的提高往往伴随着耐磨性的改善。在机械加工、模具制造等领域,经过淬火的工件能够抵抗更长时间的磨损。比如在制造汽车发动机的凸轮轴时,淬火后的凸轮轴表面可以承受气门顶杆等部件的频繁摩擦。
改善综合机械性能
1. 工件准备
清洁工件:去除工件表面的油污、铁锈和污垢,以确保加热均匀和淬火效果。可采用喷砂、抛丸或化学清洗等方法。
预热(可选):对于大型或复杂工件,进行预热以减少热应力和变形。预热温度通常为200-500℃。
2. 装炉
工件放置:将工件整齐地放置在淬火炉的料盘或料架上,确保工件之间有足够的间距,以保证热量均匀传递。
装炉量:根据淬火炉的规格和工件的尺寸,合理确定装炉量,避免过载影响加热效果。
3. 加热
设定加热温度:根据工件的材料和要求,设定合适的加热温度。例如,碳素钢的淬火温度通常在780-850℃之间,合金钢的淬火温度则根据合金元素的不同进行调整。
加热速率:控制加热速率,一般为100-200℃/小时,以防止工件内部产生过大的热应力。
温度监测:使用热电偶等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炉内温度,确保温度均匀且稳定在设定值。
4. 保温
保温时间:根据工件的尺寸和材料,确定保温时间,通常为每25毫米厚度保温1-2分钟。例如,一个直径为100毫米的工件,保温时间约为4-8分钟。
温度均匀性:确保炉内温度均匀,避免局部过热或欠热。
5. 冷却
选择冷却介质:根据工件的材料和要求,选择合适的冷却介质。常见的冷却介质包括水、油和盐水等。水冷却速度快,适用于碳素钢;油冷却速度较慢,适用于合金钢。
控制冷却速度:对于一些复杂工件,可采用分级淬火或等温淬火,以减少淬火应力和变形。例如,先将工件在180-250℃的盐浴中冷却,然后在空气中冷却。
冷却过程监测:实时监测工件的冷却速度和温度变化,确保冷却过程符合工艺要求。
6. 出炉
冷却完成后:将淬火后的工件从淬火炉中取出,通常在冷却介质中完成淬火后直接取出。
检查工件:检查工件的硬度、表面质量和有无淬火裂纹等缺陷。
7. 后续处理
回火处理:淬火后的工件通常需要进行回火处理,以消除淬火应力,提高工件的韧性和塑性。回火温度根据工件的要求而定,一般在150-650℃之间。
表面处理:根据需要,进行表面处理如研磨、抛光或涂层等,以提高工件的表面质量和耐腐蚀性。
-